原油自动采样器作为原油贸易交接、质量检测的关键设备,其采样精度直接影响油量计算与品质分析结果。为确保设备符合 GB/T 4756《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》等标准要求,需定期开展系统性精度校准,具体操作流程如下:
一、校准前准备工作
设备与工具核查
需提前准备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标准器具,包括精度不低于 0.1g 的电子天平、量程覆盖采样体积的标准容量瓶(500mL/1000mL)、秒表及温度传感器(精度 ±0.1℃)。同时检查采样器的取样管路是否无泄漏、阀门开关灵活,清理采样杯内残留油污,避免交叉污染影响校准结果。
环境与参数设定
校准应在常温(20±5℃)、常压环境下进行,避免气流、振动干扰。将采样器设定为手动单次采样模式,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典型采样体积(如 500mL),记录设备显示的采样参数(如流速、采样时间),确保与现场实际运行条件一致。
二、核心精度校准步骤
体积精度校准
采用 “标准容量法” 进行校准:将洁净干燥的标准容量瓶接入采样器出样口,启动单次采样程序,待采样完成后,用电子天平称量容量瓶内原油质量(精确至 0.01g)。根据原油密度(通过密度计现场测定,精度 ±0.0001g/cm³)计算实际采样体积(体积 = 质量 / 密度),重复操作 3 次,取平均值与设备显示体积对比。要求体积误差需控制在 ±0.5% 以内,若超出范围,需调整采样泵转速或电磁阀开启时长。
时间精度校准
针对定时采样模式,使用秒表记录采样器从启动到采样结束的实际时长,与设备设定时间(如 10s、30s)进行比对,连续测试 5 次。若时间偏差超过 ±0.2s,需检查定时器电路或更换精度更高的计时模块,确保采样频率稳定。
均匀性校准
在原油储罐不同液位(上、中、下)分别安装手动采样点,与自动采样器同步采集样品。通过实验室检测样品的密度、水分含量、粘度等指标,计算自动采样样品与手动混合样品的偏差值。要求各指标偏差不超过 ±0.1%,若偏差过大,需调整采样器的取样深度或增加多点采样数量,保证样品代表性。
三、校准后验证与记录
重复性验证
完成校准后,在相同条件下连续进行 10 次采样,计算实际采样体积的标准差。若标准差小于 0.05mL,说明设备精度稳定;若超出范围,需重新排查管路密封性或校准计量部件。
文档记录与溯源
详细记录校准日期、操作人员、标准器具编号、校准前后的参数值及偏差情况,形成《原油自动采样器校准报告》。校准后的设备需粘贴合格标识,明确下次校准周期(一般为 6 个月),确保校准过程可追溯、可验证。
通过以上系统性校准流程,可有效消除原油自动采样器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,保障采样数据的准确性,为原油贸易结算与质量管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。